![]()
尽管油价已从谷底震荡回升至40美元/桶以上,但仍远低于年初的水平。疫情正在彻底重组能源业:BP、壳牌、埃尼等相继大幅减记全球资产价值,坚持未减记资产的埃克森美孚市值已经被特斯拉超过。能源业应该如何认识风险不断加剧的未来?他们应该关注20年前给行业带来过巨大冲击、却在两个月前申请破产保护的页岩气革命先锋切萨皮克的故事。世纪初的切萨皮克展现出年轻公司凭借新技术抓住市场机遇的惊人增长能力,市值在8年内攀升至375亿美元并大举扩张。但风向逆转时它却反应迟缓,背负高额债务,最终在危机到来时消亡。上方扫码可直接订阅商论,中英对照阅读八月刊全文。![]()
《切萨皮克的遗产》(The legacy of Chesapeake)熊彼特
切萨皮克的遗产
在这样的时代,企业需要一点点狂妄
石油和天然气钻探是一场人与机器对抗自然的竞赛。在美国的页岩地层中,自然这一方是富含碳氢化合物的岩石,埋藏在地下约1英里(1.6公里)的深处。地质学家的工作是找到这些岩石。工程师的任务是合理运用水、化学品和钻探技术对这些岩石做“水力压裂”。始于十几年前的美国页岩革命的核心信念之一,就是只要对岩石施加足够大的压力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终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这场页岩革命的先锋是切萨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它的两个“俄州佬”创始人既非地质学家也非工程师。汤姆·沃德(Tom Ward)和已故的奥布里·麦克伦登(Aubrey McClendon)是“租地人”。他们的本事是租下矿权,然后说服投资者只要打下足够多的钻井,就能挖到金矿,尤其是天然气。他们的成功非比寻常。在本世纪头十年的某些时候,切萨皮克被誉为能源业的谷歌。这家公司与一百万美国人签有租约,成为了美国最大的非常规天然气生产商。
俱往矣。6月28日,这家曾经不可一世的公司因无力偿还近90亿美元的债务而申请破产保护。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的罗伯特·克拉克(Robert Clarke)表示,尽管该公司资产的规模庞大,但质量不佳,终究无法在能源价格低迷的世界里生存下去。切萨皮克是美国企业界屡见不鲜的败于狂妄自大的例子之一——想想互联网泡沫、通用电气和底特律汽车公司的衰落,以及近来科技独角兽的挫败。但狂妄真的那么糟糕吗?![]()
↑免费下载《经济学人》中英双语App↑
订阅即可阅读全文(中英对照)
这家流星般的公司留下了什么?它带动美国从对外国能源供给过度依赖转变为国内供给充裕、行业竞争力强劲的繁荣局面。下方扫码直接订阅后即可阅读《经济学人·商论》八月刊《切萨皮克的遗产》(The legacy of Chesapeake)完整文章。
现在订阅《经济学人·商论》更可同步解锁《经济学人·商论》发刊至今的2500多篇往期文章,包括1500余篇文章的英文原声音频,并免费解锁商论英语学习社区,听官方译者领读《经济学人》原文。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直达官方订阅网站,选择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年度或季度均赠送学习社区(一年或3个月)
订阅最新版《经济学人·商论》App,体验双语对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