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东疆港区瞰海轩小区接连出现8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针对这起疫情,天津召开了新冠疫情发布会“揭穿谜底”。
公布该小区病毒追溯结果的人,是早在今年2月底就火了一次的“天津福尔摩斯”——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
经过视频调查,最终发现,第一例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王某,在电梯内并未佩戴口罩,并出现咳嗽、打喷嚏的情况,最终导致病毒在小区内传播。
瞰海轩小区的两条传播链
瞰海轩小区,此次出现疫情主要集中在4号楼以及19号楼,其中4号楼为瞰海轩小区第一个被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王某所居住的楼栋,共涉及到4名感染者。
此外,与该名新冠病毒感染者无关的19号楼内,也出现了4个感染者。
瞰海轩小区4号楼感染链分析
11月9日,感染者王某的公司组织他去进行核酸检测,早晨王某首先进入了4号楼的电梯,他在电梯里不戴口罩,还在里面咳嗽。
跟他相隔不到两分钟的时间,1分55秒,康某一家三口走进了电梯。咳嗽会产生飞沫,飞沫长时间在空气里面会沉降,但是1分多钟飞沫是沉降不下去的,这么短的时间康某一家进入到电梯之后,里面会有可能存在的气溶胶和没有沉降的飞沫,造成了康某的感染。
这里面更关键的细节是康某没有戴口罩,如果当时康某戴口罩,这样的情况可能会避免发生他感染的概率就会降低,但是很不幸,当时康某进入到电梯的时候是没有戴口罩的。康某和王某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就串联上了。
4号楼和19号楼之间是怎么传播关联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9号楼里面有人员的交叉,9号楼里面住着4号楼感染者王某的工友,还住着在19号楼里面工作申某的同事。
公安干警和疾控人员连续两个晚上不眠不休,终于发现了线索:四号楼第一个发现的感染者王某,在11月9日晚上,去串门了,他去的9号楼找他的同事。他不单是串门了,在电梯里面又有小动作,不单咳嗽,还打喷嚏,没戴口罩。
11月10日,申某坐电梯去9号楼找他的同事,又返回19号楼,10日下午申某住在9号楼的同事到19号楼聚餐。
据检测,9号楼的电梯物表采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而且是多点位的阳性。
瞰海轩小区19号楼感染链分析
住在9号楼的申某的同事往返于19号楼跟10号楼,因为这是申某的老板,他的公司办公地点在19号楼,很可能通过他的手部污染或者是其他的污染机械性把病毒带到19号楼,同时申某自己也是不断往返于9楼和19号楼之间。
基于目前的线索,提出了4号楼与19号楼感染关联假设——这起疫情不是直接的人传人,而是由环境污染(电梯、楼栋门把手)造成的两栋楼之间病毒传播。
海联冷库
与瞰海轩疫情病毒基因型不同
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还指出,海联冷库疫情与瞰海轩疫情之间没有关联,因二者病毒基因并不相同。海联冷库疫情病毒基因为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Ⅱ,瞰海轩疫情病毒基因为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Ⅰ。
那,海联冷库的感染源又是什么?
张颖分析,在11月7号的时候,我们接到了山东省德州市的通报,从天津港转运到他们的一批进口猪肘检出了外包装的核酸阳性,然后根据这条线,天津卫健委对海联冷库进行了全员排查,发现了138号病例和139号病例。
138号病例是个搬卸工,搬卸货物是德国的猪肘。
139号病例是运送货物的司机,运送的是北美猪头,但是他没运过德国猪肘。
通过流调显示,两人并不认识,没有任何交集。且猪肘存放在4号冷库,猪头则是在6号门运走的,两个物品间也没有交集。
再进一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取了冷库里的监控,终于排查出来139号病例被感染的主要原因。
11月4日是海联冷库的入库日,当天有三批货在不同的时间运到海联冷库,一批是德国猪肘,另外两批是北美猪头。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就是138号病例(搬卸工),入库的猪肘是他搬卸的,同时入2号库猪头也是他搬卸的,但是入5号库的猪头他没有进行搬卸。
11月5日是三批货的出库日,德国猪肘从4号库作业平台运出。138号病例(搬卸工)他搬运完2号库的猪头,转天照样穿着同样的衣服,戴着同样的手套,没有消毒,继续出库猪肘。这就有可能山东德州猪肘外包装检测出来的阳性是通过138号病例(搬卸工)的衣服或者是手套外表的污染造成的。
不参与猪头搬运的货车司机
他是怎么感染的?
货车司机,就是139号病例,在整个运输过程当中,不参与猪头搬运的,他是怎么感染的?
调取录像后发现,原来,在出库猪头过程当中,猪头外包装散了,带着一层塑料膜的猪头就滚落到了地上,司机参与捡猪头,所以他暴露了,这能够解释出来139号病例他的感染来源也是猪头。
还有一个证据,在猪头散落的地方采集标本,核酸检测是阳性,同时测序完全和138号和139号病例他们的基因测序一致。
由此,可以确认这起事件的感染来源是北美猪头,它污染了德国的猪肘,造成猪肘外包装的阳性;138号病例参与猪头的搬卸,139号病例参与捡猪头,两人感染。另外,搬运工休息的场所三张床的床单上还检测出了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这个基本上可以确认和结案。
发布会视频片段
除了上述两宗案件外,无独有偶,上海11月9日的2名确诊病例,因曾共同暴露于北美地区返沪的航空集装器,被排除“人传人”导致感染的可能性。该集装器为密闭容器,内有大量避震用泡沫,内部环境潮湿。清理时,2人均未佩戴口罩。
以及今年诸多的进口冷冻食品及外包装、冷库门把手等,都检测出了活体新冠病毒。
瞰海轩小区涉事电梯的内部,直到防控人员到场,依然可以检测出“多点位阳性”……那从确诊病例离开到检测的这段时间,病毒的活性衰退了多少?暂且成为不解之谜。
吴尊友解读:
“物传人”可能会引爆一起疫情
最近发生的疫情让大家认为,在表象上看,新冠病毒可以以物传人。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从表象上来看好像是“物传人”,但实际上还是没有离开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即“接触传播”。
对于接触传播,以前更多的认识是病人和健康人握手,或者共同触摸了把手(才会传播新冠病毒)。
现在,通过冷链,包括上海刚刚报告的被污染的空的集装箱,都可以通过接触引起传播。在这其中,航空集装器、冷链食品实际上起到一个“载体”的作用。
在新冠疫情流行时,无症状感染者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但当疫情控制以后,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无症状感染者对于“从零到一”,引爆一起疫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吴尊友表示,在夏季的时候,我们认为新冠病毒不分冬夏,但实际上它在冬季的流行会更严重。从全球疫情形势来看,进入初冬,尤其是11月以后,全球每日报告新增病例数经常突破60万每天,发病人数多次突破纪录。
这几天,国内多点出现零星病例也提示,新冠病毒在不停敲打着国门,今年的冬季面临着一次大考。
首先,必须要坚持戴口罩,这个冬天,当你进入到像电梯这样的密闭空间的时候,一定要戴口罩。
第二,从公共场所回到家里之后,第一件事是做手部的消毒。
第三,讲究卫生礼仪,不要随地吐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