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立于瓷史之巅的五大名窑
(点击下图,购买名窑)
五大师联袂呈现,一套纵览国瓷南北
汝瓷仿佛带着温度,合目摩梭,会怀疑自己手中的是羊脂玉。而这种细腻肌理的来源,便是将玛瑙类的珍贵宝石融入釉料,才得以实现。
(点击下图,购买汝瓷鸡心杯)
汝瓷鸡心杯,杯身圆润融会;刻花处细致、出筋亦有序;薄胎薄釉、釉面质感似玉,有细微开片并不张扬、青色干净纯粹、底足修正齐平,显香灰胎色,内落“山明”一款。
监制/亲工款作者
山明汝瓷,李可明
1987年生于汝州,国家级非遗汝瓷烧制技艺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汝山明品牌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理事。
官窑——斗笠盏
/紫口铁足厚釉如玉/
在许多时期,都有官窑瓷器,通常是民窑经过层层遴选得入皇帝之眼,然而南宋官窑,则是一出生便是专程服务于皇家烧造瓷器的窑口,与其说是官窑,不如说是"御窑"。
(点击下图,购买官窑斗笠盏)
官窑斗笠盏,扩口收腰,细纹如拟冰之裂,如赏万花筒般层层烈烈。聚沫明显,开片如同立于器身,深邃错综。官窑亦是少见坯肥釉肥之器,盈盈握入手中好似把玩美玉。
"厚胎厚釉,紫口铁足,错综开片,温润如玉",收藏大家马老师评的上等官窑品格,在这只官窑主人杯中,一展无遗。
监制/亲工款作者
南宋官窑,叶佳星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获得者
“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哥窑——花口盏
/纹如冰裂风骨匀亭 /
历代皇家都非常笃信道教文化。而青色则是道教文化中重要的一种颜色,无论是写祈词、祭祀,用的纸张都是略微青色的。而哥窑之青,便具道家大成之风,比之官窑,更清澈、秀气,器中包含浑朴的灵性,开片更是妙绝大方。
(点击下图,购买哥窑花口盏)
五窑之中,哥窑是少数宋之后,仍有较长发展的窑口,其烧窑技艺传承有幸未曾被完全隔断。而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更是至今唯一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瓷器制作技艺。
(点击下图,购买哥窑花口盏)
而哥窑的开片,好像寒冬江河中的冰裂变化万千,在艺术上别具一种古朴、自然的天趣。这种开片是持续的,跟随主人的使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还能听到一声清脆,这是哥窑瓷器生命的延长。
哥窑花口盏,薄坯厚釉,整体轻盈得体、手感舒适;盏口有六处凹痕,轻轻勾勒出花瓣雏形,口沿釉薄出,则泛出丝丝金黄色,每处转角间圆润、对称;盏底修有高足,过渡自然,釉水丰腴;底足之中、釉水之下刻有小小落款“金”。
监制/亲工款作者
南宋哥窑,金逸瑞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师从徐朝兴先生
钧窑——圆融盏
/莫道世间黄金贵不如钧瓷一把泥/
钧瓷,五窑之中唯一的多色釉,以独树一帜的钧窑体系和神奇的窑变,在宋瓷之中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在瓷器历史中谱写出一首史诗赞歌,至今任被人称道。
(点击下图,购买钧瓷圆融盏)
钧瓷因“窑变”,釉在高温下熔融流动,形成了一种含蓄的光泽和优雅的质感,乳浊和着色色彩发生复杂的交错变化,更使釉色变得绚丽多彩,紫、红、蓝、白交相掩映,给人一种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的感受。
(点击下图,购买钧瓷圆融盏)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所言便是钧瓷,想要烧成钧瓷的星空之色,一者讲究双火膛窑炉,二者讲究釉药配伍,三者讲究烧制气氛,缺一不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也有"钧瓷无双"的说法。
(点击下图,购买钧瓷圆融盏)
注:因为钧窑的独特性,每一只主人杯在颜色和纹理上都会有所差异属于自然窑变现象,非质量问题。
监制/亲工款作者
华鼎钧窑,翟群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获得者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
河南省首届陶瓷艺术大师
定窑——刻花盏
/甜润素白灵动刻花/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保有不少唐代特色,而到宋代更是发展迅速,一跃成了北方派系的白瓷烧制中心,还发明了覆烧法和“火照术”,其烧制的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
(点击下图,购买定窑刻花盏)
定窑刻花盏,便是采用传统覆烧法烧制的,其表现为盏口沿处无釉,而盏底足满釉;盏身至下而上外张,至口沿处回收,杯口齐圆工整,内侧落有印款“形”字,坯体轻薄,釉色纯正,颇具轻盈剔透的灵动感。
(点击下图,购买定窑刻花盏)
刻花是瓷匠的修行,茶器胎薄,力度重一点,器身破裂全毁;力度太轻、刀法不到位,造型又不够立体。每一刀落下如风,每一条线一气呵成。刻好的莲瓣纹中脊开始挺拔,瓣面自中脊坡向两侧,这是宋代特有的莲瓣纹样式,使得刻花所呈现的莲瓣纹呈现一种"出筋"的效果。
(点击下图,购买定窑刻花盏)
苏轼这样评价定瓷“琢削为玉杯,规摹定州瓷。”釉色如象牙,白中闪黄,莹涧媲玉,为上品,茶汤颜色在象牙白的莲纹杯中颇有几分"绽放"之感。
这次为五位匠人首次聚首,他们中有非遗传承人,也有师承国大师的学院派手艺人,代表着当今五大名窑一流的工艺水准。与五大名窑中观历史苍苍,观宋文人诗意的饮茶生活方式。
(点击下图,购买名窑套组)
在窑火炎炎千年,器以载道的中国,尚瓷之心是镌刻于血液中的,良器侍好茶,茶器的品玩收藏,兜兜转转,始于五大名窑,亦忠于五大名窑。
作品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