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丁真和珍珠可是太火了,全国各地都在邀请他去作客。要我看,广西最厉害,连真的珍珠都拿出来了!
这题我也会啊!
你以为我要讲小马珍珠吗?俗,真的俗。作为一个诚实可靠的科普人,我们必须得讲讲如假包换的大珍珠!
皇上都说了,合浦珍珠好
中国最有名的珍珠,在版图的最北头和最南头。
北有东三省大江里的“东珠”,南有广西合浦大海中的“南珠”。《海错图》中这张“珠蚌图”里画的,就是合浦的珍珠。
《海错图》中的珠蚌图
汉朝时,合浦超级大。汉武帝设置的合浦郡,包含了今天广西、广东好大一片地方,甚至整个海南岛也是它的。这个郡坐拥半个北部湾,而北部湾正是珍珠的热点产地。所以,合浦珍珠在汉朝就名声在外了。
明清时,合浦已经缩成了一个县的名字,属于廉州府管辖。虽然很多海域在行政上已不属合浦县,但百姓依然按汉朝习惯,把北部湾出产的珍珠都称作“合浦珠”。
2015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的“海之皇冠”,嵌有228颗南珠。图片来源见水印
《甄嬛传》中皇上送了甄嬛一双鞋,鞋尖上就有合浦明珠。
聂璜引用《廉州府志》的记载,说廉州府城东南八十里,有一片叫做“珠母海”的海域,海中有几个“珠池”,珍珠就藏在这里。但是,珠池并不是说真的有这么一个池塘,这只是对大海中珠蚌聚集区的一种比喻。
聂璜说珠池有三个:平江池、杨梅池、青婴池。其实远不止于此,今人考证出了七大珠池:
平江池(今北海南康石头埠海域)
杨梅池(今北海福成东面海域)
青婴池(今北海龙潭至合浦西村海域)
白龙池(今北海营盘镇白龙海域)
乌泥池(今广东廉江县凌录至合浦英罗海域)
断望池(今北海兴港镇北暮至营盘镇婆围海域)
永安池(今合浦山口镇永安海面)
七大珠池的大致位置分布
图片来源见水印
这都是渔民几千年来摸索出的珠蚌密集海区。看看地图,它们都位于平静的海湾,风浪小,还有河流注入,带来了营养,正适合贝类生长。
古代采珠,可能要拿命换
《海错图》里还写了一句话,“官禁民采珠”。最好的产珠地往往被朝廷控制,比如明洪武年间,白龙池旁建起了一座“白龙城”,除海防作用外,更重要的是监管珍珠的采集,进贡到宫里。
当年这座城的采珠业火热到什么程度呢?城墙里掺杂了大量的珍珠蚌碎片。
这真是一座真正的珍珠城啊!
白龙城遗址、白龙城千年珠贝层
图片来源:北海新闻网
坐拥海量珍珠,当地百姓却不能拥有它们。明的不行,那就走暗的。“合浦民善游水采珠……巧于盗者蹲伏水底,剖蚌得好珠,吞而出”。听上去很简单,实际情况却惊险至极。
《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那些用生命采珠的往事。农历三月,渔户先恭敬地祭祀海神,然后登上采珠船。这种船比普通船宽,上有好多草席。经过海面漩涡时,把草席扔到海上,压住浪,稳住船,如果船没有翻,那么就度过了第一劫。
到了珠池,采珠人用长绳系腰,拿着篮子跳进水里。水特别深,“极深者至四五百尺(一百多米)”,憋一口气的话肯定回不来。所以他们研制了一种呼吸管:用锡做成弯环长管,一端露出海面,一端罩住口鼻,用皮带缠紧在耳颈之间,防止漏水。
《天工开物》里的明朝人采珠图
含着管子到达海底,赶紧捡蚌进篮。一旦呼吸困难,就拽绳子,让船上的人拉他上去。寒冷的水让人体温过低,所以一出水就要赶紧用煮热的毛毯盖住采珠人,稍迟一刻就会冻死。
冻死算好的,至少有全尸,遇到鲨鱼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宋《岭外代答》记载,船上的人若是看到“一缕之血浮于水面”,就会“恸哭,知其已葬鱼腹也!”
小心吃螺,别把珍珠咽了
珍珠分海水珠和淡水珠。海水珠由大珠母贝、马氏珠母贝等莺蛤科贝类出产,淡水珠则由三角帆蚌等蚌科贝类出产。
产珠的原理都一样,都是异物进入壳肉后,贝类为了保护自己,一层层分泌珍珠质包住异物而产生的。
合浦珍珠是海水珠,而聂璜的一句略带自豪的“吾乡湖郡尤善产珠”,说的是淡水珠。因为聂璜是浙江人,那里河湖密布,适合淡水珍珠贝生长。今天中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地,就在浙江的诸暨。
淡水贝可以产几十颗珍珠
海水贝只能产一两颗珍珠
能产珍珠的动物,当然就是珍珠的妈妈,即“珠母”。据聂璜自己的经验,珠母有多种,除了经典的产珠贝类,其他螺类、蚶类也能产珠,而且“淡菜(贻贝)中之珠尤多”。看来聂璜吃淡菜时没少硌牙……
如今在网络上,经常出现“在贻贝、牡蛎里吃到珍珠”的新闻。2018年,就有一个福建惠安的渔民从椰子涡螺里吃出来了美乐珠。这颗珠子可了不得,史上最高成交价是270万美元,一夜暴富不是梦!
据说广东人已经连夜赶过去了(bushi)
图片来源:泉州网
朋友们,下次吃螺小心点,别一口气就往肚子里吞,也许硌牙的不是沙子,而是珍珠!吃到一颗,这辈子就不用努力了。
珍珠本来就不是珍珠贝的专利,砗磲、椰子涡螺、唐冠螺、扇贝都能产珠,在市场上以“美乐珠”、“孔克珠”等名字流通。虽然不是主流珍珠,但也有一批小众爱好者,品质好的话,比正经的珍珠还要贵。
而且这些另类珍珠更有趣,它们往往是橙黄、粉红之类跳脱的颜色,表面还有繁复精彩的火焰纹。似乎没有高贵的身份压着,就可以长得更恣意一些。
种珍珠,跟种菜一样
珍珠的珍贵之处,在于它的偶然性。一百个野生珠蚌,不见得剖出一枚珠。就算有,也常是歪瓜裂枣,要想得到一枚正圆、光泽好、无瑕疵的,太难了。
但据聂璜透露,他那个年代已经有了一种“种珠”术,像种菜一样种珍珠。“其初甚秘,今则遍地皆是矣”。中国古人不仅早就掌握了种珠术,还会植入佛像形状的珠核,让珍珠变成佛像状。
逼疯珍珠,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他披露了具体方法:“取大蚌房及荔枝蚌房之最厚者,剖而琢之,为半粒圆珠状,启闭口活蚌嵌入之,仍养于活水,日久,其所嵌假珠吸粘蚌房,逾一载,胎肉磨贴,俨然如生。”把厚贝壳雕成的珠子塞进活蚌,让它长成珍珠。
可是,这也太疼了吧……
还有,为什么种珍珠要种“半粒圆珠状”,不是整粒圆珠?
一位叫“何拙手”的人告诉聂璜,种珠人不是不想种圆珠,他们种过,种完了养在水盆里观察,发现蚌一开盖活动,珠子就“圆活不定,随水滚出”。所以才改作半圆珠,这才“乃得依附,日久竟不摇动,而且与老房磨成一片”。
半圆的珠子卖得出去吗?这你就别替他们操心了。古人经常把珍珠劈成两半,镶嵌在刀柄、马鞍上,这半圆的珠子还省得劈了。镶好后再用宝石一装饰,根本看不出来。
大概就是这种,自己想象一下
第一批种珠的人,用种出来的珠子冒充野生珍珠卖,“多获大利,事此者常起家焉”。后来大量人涌入到这个有前途的行业,大街小巷卖的全是种出来的珍珠,反而见不到野生珠了。
聂璜对此痛心疾首。他认为,珍珠是至宝,不应该泛滥,现在满大街都是珍珠,成何体统!他越写越激动,最后都急了,“老蚌有知,必破浪翻波而起!”
不过,聂璜啊聂璜,把珍珠变得更多更平价不好吗?你有没有考虑过钱包的感受啊……
现代种珍珠,也不难
如果聂璜到了现代,肯定要气哭了,因为现在世界上的珍珠基本全是种出来的!而且方法和古人几乎一模一样!
今天海水珠的种法,就是像聂璜说的那样,把厚的贝壳切成方块,再磨成圆球状的“珠核(不是半圆,今天的技术进步了,可以种圆珠了)”,用机器把蚌壳撑开一道缝,把珠核塞进蚌肉,再剪一小片其它蚌的外套膜贴在核上,然后扔进海里养。
一个海水贝最多只能种2个珠,再多,贝就要难受得死掉了。所以海水珍珠的产量很低,但好处在于种出来的珠非常圆,因为核是圆的嘛。
在海水贝里种珠,是把贝壳磨成的珠核塞进活的珠母贝体内。图片来源:Tpgimages.com
很多人以为海水珠的珠核是砂粒大的一点,然后一层层裹成个大珍珠,其实不是。珠核本身相当大,和珍珠差不多大,只需在珠核表面裹上薄薄一层珍珠质就可以拿出来卖了。所以海水珠虽然圆整漂亮,但大部分成分都是贝壳,只有表层是珍珠。
淡水珠种进去的不是贝壳球,而是“小肉片”。宰一个珍珠贝,把它的外套膜切成米粒大小,再植入其他贝中就行了,不用放珠核。
在淡水贝里种珠,是把外套膜小片(玻璃上的白色片状物)放入活蚌体内。
这些小肉片没有珠核那么硌得慌,珍珠贝容易接受,所以能多种些,一个淡水贝里能种30个珍珠。小肉片形状不规则,所以长出来的珍珠也少有正圆的,但由于没核,所以整个珍珠全是珍珠质(小肉片在生长中消失了),比海水珠实在一些。
总之,海水珠有核,淡水珠无核。
最近国内有个公司研究成功了淡水有核珍珠,称为“爱迪生珠”,凭这个名字也能看出,是珠宝界的大发明了。但推广尚待时日。
聂璜说的那种半圆形的珍珠,现在也会种,被称为“马贝珠”。虽然只有一半,但它的光泽往往比一般珍珠好,有人专爱它。
植入半粒珠核形成的“马贝珠”
菲律宾巴拉望岛海域,出产世界最顶级的金色海水珍珠。要达到这样的品质,洁净的海水、优秀的育种、科学的养殖、严格的筛选,缺一不可。
撰文 |嘉楠
图片 | 部分图片来自123rf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
微信编辑 | 谢爽